替代品_Chapter 3 回申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Chapter 3 回申 (第2/3页)

br>
    落地窗后的候机楼先露出一个锃亮的角,像一枚镶在灰空气里的金属片。近了,整面墙才缓缓展开。陈知把车停进短时停车区,绕到副驾,伸手要替她解安全带——动作停在半空,随即收手。她笑了一下,退了半步,让自己的身体留出空间。

    “时间刚好。”她说,“我送你到安检。”

    “不必了。”宋佳瑜看她一眼:“我自己可以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在这儿等你进。”陈知把“在这儿”等同成一种不越线的体面,“路上顺利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。”宋佳瑜以她惯常的方式收尾:一个不拖沓的微笑,一次恰到好处的目光触碰。她拖起行李箱,轮子在地面压出一条整齐的直线。排队的人很长,冬天的外套在队伍里堆成深色的丘陵。她把护照夹在手心,轮到她时,笑着把头发别到耳后,声音清晰地说“早上好”。

    陈知站在一旁,像所有送机的人那样,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,看一个人从“在场”变成“即将不在”。她看见宋佳瑜把电脑从包里拿出来,又放回去,动作是常年旅人特有的熟练。这一幕把她拉回六年前某条医院走廊——那时她第一次明白“抓不住”的形状。如今,她学会了不用手去抓,而是把网织密。不扑,先结网。   这个念头在她心里一亮,又被她自己按熄。她知道该克制——克制是通往拥有的必经之路。

    安检口前,宋佳瑜回头看了一眼。这个并不必要的回望,像把路径在心里复刻一遍:从谁的车上下来,穿过哪扇门,站在哪条线,谁在某个角落安静地看着。目光只停了不到一秒,她便转身向前。她并不习惯在公共空间里拖延告别,这会显得矫情。她只是礼貌地记住:她送我来。只是如此。

    陈知举了举手,没有挥,只把手放回口袋。安检的金属门“滴”了一声,又一声。她知道飞机会把宋佳瑜带回申城——那座永远湿漉漉的城市,海风绕着江走,梧桐在冬天也把枝杈伸得很宽,雨像有人在天空里细心拧毛巾。她想起自己第一次在申城做项目:凌晨两点从甲方会议室出来,空气里尽是打印纸和咖啡的味道。她沿着静安寺那条街走到黎明,路面湿亮,像一条刚擦过的走廊。我会在那里遇见你。   她在心里重复,像在地图上标记下一枚针。不是巧合,是策略——而策略,只是更精致的欲望。

    登机时刻很快被广播念出。宋佳瑜走过廊桥。机舱内灯光柔和,空乘的手势标准而熟练。她喜欢起飞前的白噪音:嗡嗡的引擎声像一块密织的布,把凌乱的念头都包起来。飞机滑行、转弯、停顿,最后加速。身体被强烈地往后按住,耳膜一阵钝痛,她习惯性地吞咽,疼痛像被按了“静音”。

    云层从窗外推出去,城市变得极其温顺,河像一根弯弯的银丝。她忽然想起清晨在车上,自己递给陈知的那片暖手贴。她有点好笑地摇头:小事而已。   她不愿把那意思想得更远。她有未婚妻,有清楚的道路。回申城后,她将继续眼前的计划——周三去工厂看新生产线,周五跟市场部开季度会,下周同母亲见渠道商。生活像张细密的表格,填满可被度量的格子。

    她把额头靠在舷窗边。天空很白,白得没有层次,像被海风吹得发光的牛奶。她闭上眼,试着把清晨那双注视的眼睛从脑海里挪走。那不过是葬礼场合里的互相取暖,是陌生故乡空气让人柔软的一点错觉。她在心里把“错觉”写了三遍,每一遍都写得很工整。

    飞机穿云,忽上忽下,像在找一条更平缓的道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落地是午后。申城的冬天裹着湿意,风像从海上拎着水一路走来,温柔却不放过任何皮肤的缝。虹桥的玻璃顶把阳光分解成细碎的亮点,洒在地面上。宋佳瑜从舱门出来,步伐干净利落。她给乔然发了条消息:【落地。】

    对方几乎立刻回:【项目收尾,晚上不知道几点能回。你回家先好好吃饭,要不要让阿姨先给你做上?】

    宋佳瑜:【不用,回去我先把你书桌那摞招股书挪开。】

    一个笑哭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