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23 隔岸(方/叶线) (第3/4页)
回避。 过了好一会儿,方欣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。她不好意思地松开霍一,擦了擦眼泪:“唔好意思啊,搞到你件衫都湿咗……” “傻话。”霍一重新坐下,给她夹了一筷子菜,“快吃吧,菜都凉了。” 气氛缓和下来,两人安静地吃了一会儿饭。但霍一知道,最重要的话还没有说。 她放下筷子,声音平稳地开口:“欣姐,有件事,我要和你说清楚。” 方欣拿着筷子的手顿了一下,抬起头,眼神里带着一丝刚刚经历情绪风暴后的警惕和残留的脆弱。 “mama年纪大了。”霍一看着她的眼睛,语气真诚,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无奈和责任感,“虽然她很强,从来不说,但我知道她一个人在北京,其实很孤单。我是她唯一的亲人…” 她停顿了一下,观察着方欣的反应。方欣微微抿着唇,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听着。 “所以,”霍一继续道,语速不快,确保每个字都清晰地传递出去,“所以,以后,我可能需要定期回北京陪陪她。可能一个月一两次,或者视情况而定。但是”,她加重了语气,强调着接下来的话,“我保证,每次时间不会很长,而且一定会和你保持联系。香港才是我的重心,你明不明白?” 她没有用商量的口吻,而是陈述一个决定。但她把理由归结于责任和亲情,而非情感上的难以割舍,这更容易被接受,也更符合普世的道德观。同时,她再次强调了香港和方欣的重要性,这是一种平衡术。 她近乎冷酷地发现自己已经从叶正源身上学到了权力的应用法则。 方欣沉默了片刻,长长的睫毛垂下来,遮住了眼中的情绪。餐厅里只剩下空调轻微的运行声。霍一的心跳略微加快了些,但她面上依旧维持着平静,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、对母亲年迈的忧色。 终于,方欣抬起头,露出了一个有些勉强,但努力显得体贴的笑容:“我明白嘎。孝顺系应该嘎。叶女士……将你养到咁大,你多滴陪佢系好应该。” 她顿了顿,声音轻了些,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:“只要……只要你记得返来就得啦。我……我会喺度等你嘎。” 她的懂事和退让,让霍一心里那点微妙的愧疚感再次浮现。霍一知道,方欣并非全然没有疑虑,但她选择了信任和接受。这种接受,源于她对霍一的依恋,也源于她自身在关系中的略微弱势的地位。她害怕失去,所以宁愿做出妥协。 “当然会回来。”霍一斩钉截铁地说,再次握住她的手,给予她信心,“这里是我家,你不要胡思乱想,好不好?” “嗯。”方欣点了点头,笑容变得真切了一些,“我知嘎。你快滴食饭啦,汤真系要凉透了。” 危机似乎解除了。两人重新开始吃饭,气氛比之前更加缓和,甚至多了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默契和亲近。方欣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霍一不在时剧组的一些趣事,说起她最近看中的剧本,说起家里阳台新开的几盆花。霍一耐心地听着,适时地给出回应。 她看着方欣重新变得明亮的侧脸,心里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。她成功了。她维持住了这份得之不易的温情与稳定。但与此同时,一种更深沉的、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她心底蔓延开来。那是一种对叶正源的思念,混杂着对北京小院里狎昵的回味,以及一种……仿佛脚踏两条船、在风浪中勉强维持平衡的致命眩晕感。 好在,她们似乎都默许了这种安排。叶正源用她的方式留下了她,并未强行斩断她与香港的联系;方欣用她的包容接纳了这种定期分离,并未歇斯底里地逼迫她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。 晚餐后,霍一主动帮忙收拾了碗筷。两人并肩站在厨房水槽前,水流声哗哗作响,气氛温馨而日常。方欣的手臂时不时碰到霍一,带着亲昵的依赖。 收拾妥当,方欣拉着霍一坐到沙发上,像只慵懒的猫一样蜷缩进她怀里,寻找着一个舒适的姿势。霍一自然地环抱住她,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,嗅着她发间淡淡的香气。 “北京……冻唔冻啊?”方欣把玩着霍一衬衫的纽扣,轻声问。 “开始转凉了,早晚温差大,不过屋里都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